我國胃癌發(fā)病率位居全球前列,尤其近端胃癌與食管胃結合部腺癌的發(fā)病率呈現顯著上升態(tài)勢。傳統全胃切除術可能引發(fā)的營養(yǎng)不良、貧血等并發(fā)癥,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。隨著外科技術進步與腫瘤學認知的深化,近端胃切除術被視為改善此類患者術后營養(yǎng)狀況的有效手段。然而,其吻合方式的選擇仍面臨關鍵挑戰(zhàn)。
當前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:一是術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發(fā)生風險(主要并發(fā)癥),二是殘胃利用率(影響營養(yǎng)吸收功能)。在多種吻合技術中,雙通道吻合術與雙肌瓣吻合術目前臨床應用較受認可。我國專家共識推薦的雙通道吻合術雖能有效預防反流,但存在胃通道功能廢用及殘胃病變漏檢率較高的問題;而日韓常用的雙肌瓣吻合術則存在手術操作難度較高、難以在全腔鏡技術下完成、術后吻合口狹窄發(fā)生風險較高等局限。

近日,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蒿漢坤教授團隊的指導下,泰州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普外科周濤主任團隊對2例賁門癌患者進行了“全腹腔鏡下近端胃切除裂隙法吻合(HEFT)”手術,此手術為姜堰區(qū)首次開展,手術歷時2小時,所有操作均在腹腔鏡下完成,吻合應用倒刺線手法吻合,無留置胃管,術后2天流質飲食,術后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,術后6天出院。手術達到了腫瘤根治性切除,同時也保留了遠端胃,保證殘胃消化及內分泌功能,術后進食后無反酸、燒心等傳統近端胃切除術后食管反流癥狀,手術費用降低、恢復快速、手術安全、抗反流效果確切、可操作性強。
裂隙法(HEFT)操作方法及抗反流原理
當患者進食時,瓣膜展開,吻合口擴張,食物由此通過進入胃腔,而平時胃腔內的壓力將瓣膜推向食管前壁,關閉吻合口。HEFT制作漿肌層裂隙的意義在于減弱瓣膜的強度,從而提高食物通過時的瓣膜延展性,降低吞咽不適的發(fā)生率。